488-365.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调研报告
宗教教义教规与石湖荡发展相适应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宗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真正认同并融入中华文化是宗教中国化的方向,也是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石湖荡镇主要有佛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宗教的许多教义教规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境界,有利于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基本情况

石湖荡镇有延寿寺(东区佛教)、耶稣堂(西区基督教)和得胜堂(东区基督教)三个宗教场所。延寿寺僧人20人,在重大法会活动时,参加的信众以市、区周边群众为主,有时多达3000人;每月初一、十五敬香的香客约在500人左右,以本镇居民为主。参加东、西区基督教宗教场所礼拜活动的信徒约在150左右,全镇基督教信众在600人左右,75%为中老年女性。

二、宗教教义教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弘扬爱国理念。许多佛学前辈都以切身经历认识到爱国和爱教可以统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两者具备了统一的条件。佛教应当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督教徒也认为热爱祖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所以,爱国爱教的统一,是今天中国宗教人士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基础。

(二)劝导信众向善。佛教戒律条文中有“十善”一说,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圣经中也有“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等劝人向善的警句。这些佛教和基督教的主张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公益传统。

(三)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团体以信仰为纽带,打破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限制,在维护各民族团结,推动不同群体的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宗教教义教规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局限性

(一)宗教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有限。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以宗教信仰为前提,和强制的法律法规相比,这是其独特之处,但是对于教外人士,宗教对社会上出现的危机和矛盾,除了捐款和精神慰藉,往往无能为力。

(二)宗教教义与社会主流意识存在巨大分歧。宗教教义中一些明显带有唯心色彩的理论与无神论者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另外,宗教教义往往对仅本教信众具有特别的信念力量,但对其他宗教信仰者而言则是邪门歪道。因此,仅靠某个教义来应对社会群众的作用并不显著。

四、我镇积极引导宗教发展与石湖荡发展相适应的尝试

(一)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对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信众,从统战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公民,只是由于对宗教的信仰,他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规范,同时又受到宗教教义教规的影响,这就使他们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双重认同。因此,我镇高度重视对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活动和维稳等工作时,积极邀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参加,使他们充分知晓国家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国人民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支持宗教建设发展,帮助信教基层群众。宗教组织不只是一个宗教组织,它还是一种社会组织,从事着许多经济活动。我镇统战部门对延寿寺和基督教堂提出的各类建设要求,都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鼓励宗教组织量力而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于生活困难的信教群众,镇统战部门和宗教场所负责人在重大节日期间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上的暂时困难,以感恩的心回馈社会,推动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发挥宗教引领作用,凝聚向善榜样力量。宗教人士在普通信众中具有一定的精神凝聚力,对信教群众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我镇一方面加强对宗教人士的爱国主义和守法意识教育,使他们在开展宗教活动时严格限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绝不能与之相抵触;另一方面在宗教人士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上,我们也始终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引导宗教人士一定要对国家和信教群众负责,做爱国守法、爱教扬善的模范,引导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不能因为教派利益或个人教权利益做损害信教群众利益、破坏教派团结的事情。通过宗教人士的宣传和身体力行,可以更好地将信众引导到坚持爱国敬业、互助向善的正确道路上来。

(四)注重宗教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佛教和基督教都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在与国情和时代的碰撞磨合下,其宗教教义的中国化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求。因此,宗教教义教规必须要拓宽思路,适应时代的要求。由于延寿寺主修禅宗和净土宗,镇统战部门建议延寿寺在大雄宝殿建筑创新的基础上,也要以《金刚经》《楞严经》为基础,在宗教文化内涵上有所创新,打造一个群众修身养性、心灵修葺的场所,以包容的心态欢迎所有群众进行文化交流而不仅仅局限于佛教信众。鼓励基督教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其它宗教的友好交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借鉴中完善自己,通过自我成长,为教会发展贡献经验。

五、宗教对我镇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非法烧香点规模缩小。2001年延寿寺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寺院信众的人数日益增多,寺院的规模也日益增大,相对而言,农村非法烧香点的规模就逐年缩小,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也日渐减少。在延寿寺方丈灵彻法师和各级志愿者的积极引导下,我镇许多佛教信众都前往延寿寺等正规宗教场所烧香礼佛。今年以来,我镇非法烧香点信众大规模集聚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

(二)群众身心更加平和健康。近年来,延寿寺每年开展行脚活动,寺院不仅有禅师参与行脚,同时也鼓励有毅力有恒心的信众参与。在今年参拜五台山的行脚过程中,禅师们和信众们坦言:五十多天的路途犹如人生旅途,有艰难也有平坦。行脚不仅仅锻炼了身体素质,也修炼了信念,培养了面对困难从容自若的心态。基督教每周的礼拜和唱诗班活动也对信众的身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慈善事业得到更好发展。每年延寿寺捐助我镇慈善事业约10万元左右,主要服务对象为贫困妇女儿童以及少数民族群众。基督教具有关怀社会的信仰传统,服务他人是圣经的基本教导。基督教的“慈善事业”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他们去医院探望病人、提供衣食给穷苦的人,虽然默默不作宣扬,但也有不少人从中受益。

(四)社会稳定得到不断加强。一方面延寿寺、耶稣堂和得胜堂借助宗教信仰力量,引导地区信众爱国爱教、团结友善,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三个宗教场所也在我镇统战部门、安监所和相关村的协助下,每年开展消防安全情况检查,确保我镇宗教信徒安全、有序地开展宗教活动。

以上是我镇积极探索宗教教义教规促进地区和谐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这些尝试一方面挖掘了宗教的和谐理念,倡导了和谐文化,为石湖荡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鼓励和支持了宗教界服务社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成为维护社会公信的一种补充力量。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动宗教中国化,不断发扬宗教社会积极意义,为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宗教力量,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不懈努力。